非遗工坊|木韵悠扬,匠心传承
非遗协会联合文科中心共同组织的非遗工坊系列活动第二场正式开启,11月27日下午,国际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的20余名师生齐聚在29幢文科实验中心514教室,共同参与由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工艺美术学院的金鸿良老师带来的非遗手工体验课,深刻体验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
本次体验课内容涵盖了螺钿四叶草发簪的制作理论与实践操作,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紧密结合,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视觉、触觉与文化交融的盛宴。
课程伊始,金老师带同学们认识本次制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同学们观察国标红木紫光檀的材质,从色泽、纹理、密度等多个角度介绍了紫光檀的独特韵味。金老师又从设计创新、工艺流程等多个方面讲解了螺钿贝壳镶嵌工艺的精髓,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材质及其工艺的浓厚兴趣。
金鸿良老师讲解课程内容
在制作螺钿四叶草发簪的实操体验环节,金老师先为同学们示范了镶嵌工艺的流程,从打磨到镶嵌,每一个步骤都透露着对工艺的尊重和热爱。之后同学们亲手制作了螺钿四叶草发簪,进行了打磨、镶嵌和抛光,在小小的一方工作台上,共同感受着手工制作的乐趣与成就感。
在下午2:00至5:00的三个小时里,同学们从零开始,一步步完成了自己的螺钿四叶草发簪。同学们专注的眼神,手中的工具在紫光檀上舞动,每一次打磨都是对传统的致敬,每一声完成作品时的欢呼,每一张笑脸都是对非遗文化热爱的最好证明。金老师期间一直耐心地指导每一位同学,每一次示范都是对技艺的传承。
同学体验制作过程
螺钿紫光檀四叶草发簪,不仅承载着传统工艺的精髓,还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文化寓意。制作一支完美的发簪,不仅需要优质的材料,绝妙的设计,细致的雕刻,更需要对木材耐心地打磨。初次打磨后将贝壳镶嵌其中,再使用不同目数的砂纸持续打磨,将一根根毛刺抚平,让发簪达到最舒适的手感,成为一件完美的作品。
成品展示
体验结束后,每一位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与感受,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有更多这样的课程。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同学们的汗水和创意,展现了非遗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传承与发展。
师生合影留念